概述 - wolai 笔记

1.计算机网络定义、组成、功能

计算机网络:利用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、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,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、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。
功能:数据通信、资源共享
资源共享:软件、硬件、数据
因特网的发展:阿帕网→三级结构→多层次ISP结构

2.计算机网络分类

  1. 分布范围分:广域网WAN、城域网MAN、局域网LAN、个域网PAN
  2. 使用者分:公用网、专用网
  3. 拓扑结构分:总线型、星型、环形、网状型、树状型
  4. 数据交换技术分: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
3.数据交换方式: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
电路交换:在数据传输期间,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由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链接线路,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前,这条线路一直保持。独占资源
报文交换(存储转发方式)无需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,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。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,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
分组交换(存储转发方式):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工作方式基本相同,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,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在于,分组交换网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,一般选128B。
  • 数据报方式: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。发送方可随时发送分组,网络中的结点可随时接受分组
  • 虚电报方式: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(逻辑连接),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,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
数据交换方式的选择:
  • 传送数据量大,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,选择电路交换。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。
  • 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,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。
  • 从信道利用率上看,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,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,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。

4.分层体系结构

实体: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。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
协议: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。【水平】
  • 语法: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
  • 语义: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
  • 同步: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
接口(访问服务点SAP):上层使用下层服务入口。
服务: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功能调用。【垂直】

七层结构:物联网淑惠试用

  • 应用层: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。
  • 表示层: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(语法和语义)。主要功能:数据格式变换、数据加密解密、数据压缩和恢复。
  • 会话层:向表示层/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。这是会话,也是建立同步(SYN)。主要功能:建立、管理、终止会话;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/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,实现数据同步。适用于传输大文件。
  • 传输层: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,即端到端的通信。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。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、差错控制、服务质量、数据传输管理等服务。主要功能:靠传输、不可靠传输;错控制;量控制:速度匹不匹配问题;复分用。
  • 网络层: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,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主要功能:路由控制;流量控制;差错控制;拥塞控制;
  • 数据链路层: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。主要功能:成帧(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);差错控制:帧错+位错;流量控制;访问(接入)控制:控制对信道的访问
  • 物理层: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

TCP/IP参考模型

  1. OSI定义点:服务、协议、接口
  2. OSI出现,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,不偏向特定协议
  3. TCP/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问题,将IP 作为重要层次
  4. TCP/IP 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,而 OSI 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这一种服务
  5.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
  •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是建立连接,在此阶段,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后,才能开始数据传输,这是第二阶段。接着,当数据传输完毕,必须释放连接。
  • 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,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。

Comment